吴晓明在国科大马克思主义论坛阐释“马克思学说的黑格尔渊源”

  • 邹铭
  • 日期:2020-10-21
  • 649

        2020年10月1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论坛第十七讲通过腾讯会议举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晓明应邀作题为“马克思学说的黑格尔渊源”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方晓阳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央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原组长王庭大、任定成副院长、李宏芳教授、黄小茹副研究员、常征副教授、曹志红副教授、陈天嘉副教授等参加了本次论坛。参加论坛的还有国科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其他高校师生共200人。

       理解马克思学说的黑格尔渊源,对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马克思学说整体思想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习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吴晓明教授从两个方面介绍了马克思学说的黑格尔渊源:一是黑格尔学说批判否定的方面;一是黑格尔学说在思想理论上肯定的、具有建设性的贡献。

       吴晓明指出,黑格尔哲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对主观思想的批判。他区分了主观思想、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并突出强调了主观思想的有限性,要求批判超越主观思想,特别谈到了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这三种态度代表了客观性如何扬弃主观思想并且达到更高的真理。

       吴晓明强调,主观思想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外在反思”。结合历史和实际,他列举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来说明其在哲学上“外在反思”的表现。联系中国实际,他指出中国革命能够深入到中国特定的社会现实之中,提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摆脱“外在反思”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吴晓明希望马克思主义研究超越主观思想和摆脱外在反思,实现辩证法具体化的学术发展。

       吴晓明指出,黑格尔哲学遗产对于马克思学说而言,主要是社会历史之现实。恩格斯认为黑格尔的历史观构成了唯物史观直接的理论前提。对主观思想的批判否定促成了对于客观领域也即社会历史领域的关注。客观精神的领域包括民族精神、道德哲学、法哲学等,核心是扬弃主观精神。吴晓明以黑格尔法哲学为例,区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环节:抽象法即外在法、道德即主观的法、伦理即现实法(其中包括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环节),并强调了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部分不能孤立割裂地谈论和起作用。

       在互动阶段,听众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果存在辩证法基础上的绝对真理,那么是否会限制人类的自由意志最终在实践基础上抑制创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是否带有辩证法的色彩等。吴晓明对于这些问题一一做了简明扼要的回答。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