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飞在国科大马克思主义论坛诠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 高兴
  • 日期:2020-08-10
  • 758

       2020年8月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论坛第九讲通过腾讯会议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云飞应邀作题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宏芳教授主持讲座,王庭大院长、李培金前书记、任定成副院长、方晓阳教授、孟建伟教授、叶青研究员、黄小茹副研究员、常征副教授、曹志红副教授、陈天嘉副教授等参加了本次论坛。参加论坛的还有国科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全国各地高校师生共300多人。

       张云飞由“马克思是否有生态思想”问题入手,从马克思主义与海克尔“生态学”理论的渊源、坦斯莱“生态系统”理念与马克思的内在联系、帕森斯对马恩生态学观点的评述,到福斯特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生态学,梳理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他特别强调,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与生态学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生态学是不同的范畴。

       张云飞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中产生的,此类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和不可持续性。  现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在对西方绿色思潮的回应中产生的。

       张云飞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谱系和理论倾向,解答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他介绍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流派的特点。正统性的马克思主义立足于文本和发展史,挖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资源,力求确立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体系。修正性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正统马克思主义存在一定缺陷,如忽视“异化消费”和“第二重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因此有待修正补充后再去解决生态问题。这种修正性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存在一定误解和误读。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围绕人类面临的生态困境,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生态问题,力求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当代的丰富和发展。

       张云飞提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研究和生态学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和生态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构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彰显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指向,生态学社会主义表明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未来追求,这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逻辑基础的一种理想。

       在回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路径能否彻底解决生态问题”这一问题时,张云飞提出要从经济模式、政治模式、文化模式、社会模式和生态文明这五个方面综合考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在经济上要以满足人类尤其是穷人的需要为生产目的、反对私有制,政治上将生态学社会主义作为取代资本主义的方案、将民主作为生态学社会主义的根本选择,文化上看到文化变革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重要性因而要实现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变革,在社会模式上要实现消费的合理化和生态化、实现社区正义、重视生态运动,在生态文明上认为所有解放性质的社会主义运动必将诞生一种更为人道的、尊重自然的新文明,远离对环境有害的东西。

       张云飞指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启示:第一,警惕自然资源产权私有化的危险;第二,警惕自然资源货币化(商品化)的危险;第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在坚持生态文明科学理念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国情,大胆进行生态变革和生态创新。

       在互动阶段,听众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何看待国内外对与马恩生态思想关注度的差异、如何看待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如何理解生态需要概念等,张云飞对于这些问题一一做了简明而精炼的回答。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