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论坛第七讲通过腾讯会议举办,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浦劬应邀作题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逻辑和推进路径”的学术报告。国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央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原组长王庭大主持讲座。任定成副院长、李培金前书记、方晓阳教授、孟建伟教授、李宏芳教授、叶青研究员等参加了本次论坛。参加论坛的还有国科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其他高校师生共300人。
王浦劬教授的报告逻辑清晰地阐述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初始背景、新时代下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逻辑、中国国家治理的结构设计和总体主题及优化路径,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了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建设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王浦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增长、养老和医疗等民生事业改善,教育、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系列历史性成就的取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还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反映了社会构成异质、市场严重失序、价值伦理失范、文化取向低俗、政府治理低效、腐败现象严重、既得利益固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信用较低、环境污染发展等十个问题。这十个问题亦是新时代下中国面临的新考验、新危险,必须在资源、货币、市场、意识形态、领土、反腐败、网络安全、反民族分裂主义等八大领域展开坚决的斗争。
王浦劬认为上述十个问题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一是新时代进入复杂的社会经济转型期,制度的需求与供给反差很大;二是新时代发展改革和执政治国面临前现代化、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三期叠加;三是新时代国家发展在任务维度上呈现发展、改革、稳定、治理和建设要求的叠加。这些问题在价值层面体现出多重价值取向和多重价值之间的冲突,其哲学本质体现为“一”与“多”的辩证关系和对立统一。由此国家治理的本质问题是在保证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前提之下,构建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之下新的统一性和同一性。
在国家治理意义上,首先需要回应:依靠谁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其次,是整合社会、建构国家和社会统一、同一和同质性,达成同一性与多样性的均衡,回答能够怎么做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这两个问题做出了如下回应:一是要依靠强大的政治力量,即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权的强大力量。二是要从政治力量运行,到规则共识的达成,从现代国家制度建设、依法治国,再到文化价值改造、公民人格改造,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样一条实施路径。在明确了依靠力量和推进路径后,他指出我们要建构一个新的治理结构,这个治理结构的核心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层次的政治力量则来自党与国家权力合一的体系,第三个层次则是要建立起一个由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并最终形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在这个结构中,国家治理和优化的侧重点是社会共同性的培育与建构。
王浦劬说,在这样的国家治理逻辑和推进路径下,中国国家治理的总体主题就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目标就是建设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由此,他从党的体制机制、国家体制机制、民主体制机制、市场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生态体制、军事体制、一国两制、外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制度执行体制等十二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路径,并分别做了具体解释。
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他认为仍然有需要回答的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如党的全面集中领导和党与方方面面的职能合理分工问题、与方方面面合理赋权问题、与激发各级干部的积极性问题、与全面从严治党问题等等的关系。
在讲座的互动阶段,与会听众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在中国衡量治理有效的维度有哪些?如何看待制度设计与制度绩效的问题?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如何看待试点问题?等等。王浦劬教授一一做了简要的回答。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