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万里在国科大马克思主义论坛阐述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 高兴
  • 日期:2020-07-22
  • 704

      2020年7月1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论坛第六讲通过腾讯会议举办,南开大学英才教授、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赵万里应邀作题为“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学术报告。国科大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孟建伟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央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原组长王庭大、李培金前书记、任定成副院长、方晓阳教授、叶青研究员、李宏芳教授、黄小茹副研究员、常征副教授、曹志红副教授、陈天嘉副教授等参加了本次论坛。参加论坛的还有国科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其他高校师生共200余人。

      赵万里首先从社会学的学科特殊性作为切入点,阐述了现代社会学话语体系的科学和意识形态两个维度。他指出,社会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主流意识形态长期以来一直是基于实证主义而形成的科学主义、社会学主义、经验主义、西方主义、工具主义等。实证主义社会学虽然声称致力于对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但它关于现代工业社会运行和资本主义发展逻辑的解释也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质。另一方面,社会学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通常也有两个维度: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与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因此,考察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要同时关注二者在科学和意识形态两个维度上的交织和互动。

      他接着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学中的地位,指出将马克思(以及恩格斯)视为现代社会学产生的重要思想来源,承认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学的重要学术传统,这在社会学史上有一个认识演变过程。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学诞生于大体相同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二者既各自独立发展又在理论和实践上相互交织,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具有三个方面的构成性关系。他还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四个方面,对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大社会学传统作了区分和比较。

      赵万里分析了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三种形态。他援引布洛维的分析框架指出,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传播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构筑马克思主义是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三种主要形态。这三种形态的代表性流派分别是:社会批判理论、社会冲突理论和公共社会学理论。

      赵万里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学在处理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上先后采取的三种立场。他强调,当前我们倡导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再发现,就是从辩证的角度重新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特别要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建设性统一起来。他还指出,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贯穿到中国社会发展史和中国社会学史的一条主线。建国初期历史唯物论对社会学的替代,并不意味着社会学历史的中断,而是社会学中国化的一个阶段性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恢复重建,正在创造出融合多种传统、多个范式的新发展格局。

      在讲座互动阶段,与会听众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怎样看待网络社会学、传统社会学议题如何与网络时代的特征相结合、如何在现有的学术制度建设中找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生存的土壤、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美好生活”,等等。赵万里教授对于这些问题都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