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5月1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玉泉路校区办公楼第一会议室召开全体教职员座谈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庭大主持。
会上,王庭大首先强调,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是党中央继2019年3月18日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五年之后的再部署再动员,让思政课教师备受鼓舞,意义十分重大。会议传达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体表现为三个“新”:一是“新判断”,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我们讲好思政课的最大信心和底气,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二是“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五年来,马院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至关重要,这为不断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提供了新的历史方位,思政课建设进一步明确方向、主动作为、力争上游,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三是“新部署”,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建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核心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守正创新,切实增强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历史主动与政治自觉。座谈会上,马院思政课教师发言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一、强化思想引领,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
思政课建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建设要围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政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中之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李宏芳认为,思政课之所以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因为思政课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承担着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历史责任。思政课具有旗帜鲜明的政治属性、系统科学的理论属性和与时俱进的实践属性。新时代思政课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立足时代伟大实践,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陈天嘉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党和国家对马院建设高度重视,为马院教师能够理直气壮、心无旁骛讲好思政课提供了坚实保障。各级党委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完善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机制,不断激发马院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使命感。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深刻领悟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以高质量、吸引人的课程内容向学生讲好新时代故事,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二、增强实干本领,抓住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
思政课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和根本保障。
马院副院长常征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能否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就是讲好思政课,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教师孙馨月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不仅让我们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快速提升,信心底气更足,而且对思政课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从提高教学水平、提升科研能力、切实服务学生做起,当好学生成长“同路人”、前行“开路人”、发展“引路人”。
三、明确教育属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是实现民富国强最深刻、最持久和最磅礴的力量。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更加突出从国家利益的大政治上看教育、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办教育、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民生上抓教育,坚定不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教研室主任曹志红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同时,还要重视思政课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一体化推进,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培养有信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年教师董天美认为,“两个大局”是时代新人培育的重要场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新人培育的理论给养,爱国主义是时代新人培育的价值指引。思政课作为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教育实践中要始终立足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思政课建设要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引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在教育学习中把握党的光辉历程、感悟党的初心使命、理解党的理论成果,努力培养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四、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守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创新就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聚焦思政课建设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要素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党的建设教研室主任刘洋指出,国科大的思政课建设要植根于中国科学院的深厚精神和文化土壤,在育人过程中要站在培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后备军的定位上思考三对关系:一是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紧扣出成果出人才的使命任务,培养有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的高级人才;二是规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守正创新是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要求,守正就是按照教材体系讲好课,创新就是要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特点讲出贴近学生的内容;三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敢于直面问题,立足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积极为学生答疑解惑,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青年教师闫书华认为,思政课教师肩负着播种信念、夯实信仰、塑造灵魂的重任,要切实担负重任,需要树立责任自觉、学术自觉和问题自觉,把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回答好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在教学中,一方面,关注并思考当代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些现象和思潮,联系党的创新理论引经据典深入分析论证;另一方面,应该树立自觉把学生疑惑或质疑的问题转化为教学、研究增长点的责任意识,珍惜学生提问的机会,查漏补缺完善授课中的理论及实践不足,让思政课充满人文温度、理论深度和学术厚度,发挥好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
青年教师田曦重点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的深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再次明确了文化赋能思政课建设的鲜明导向。文化赋能思政课,用什么样的文化来赋能,决定了思政课育人的最终成败。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为此,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思政课底蕴,以革命文化浸染思政课红色底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思政课活力,让教学内容更鲜红、课堂氛围更鲜活、政治导向更鲜明。
最后,王庭大在总结中强调,马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讲好思政课是马院的重要使命,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的指引下,马院要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实践中开拓创新,推动国科大思政课实现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