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3日,国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董纪昌为博士生讲授“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当代世界经济”专题。在3个多小时的线上授课中,董纪昌详细为同学们讲解了“乡村振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董纪昌以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为切入点,用详尽的史实和数据阐释了土地在“三农”问题上的重要地位。他带领同学们从土改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以及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五个时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发展的历程,强调这样一场空前的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他指出,只有了解这一历程,我们才能真正深刻理解贫困是如何形成的、为何提出乡村振兴。
在授课中,董纪昌着重讲述了工业化时代的工农城乡关系。他认为,现代化初期,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资金是一种普遍的做法。现代化中前期,农村为工业和城镇化提供劳动力和土地。现代化中后期,农业农村由于长期支持工业和城镇,各要素不断流向工业和城镇,导致农村农业失血严重,发展动力不足,出现“乡村衰败”。因而,工业要反哺农业,城镇应支持农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要求我们必须补齐农村农业短板,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董纪昌强调,中国之所以取得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主要是因为遵循了经济发展规律。我们国家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7亿多的农村人口成功脱贫,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他认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亲历盛世中华,应时常思考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问题。同时,他鼓励同学们走出“书斋”,走向“一线”,走进脱贫后的新农村,扎根乡村、服务乡村,为中国的乡村振兴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