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为进一步落实校党委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打造示范性思政“金课”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组织参观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活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集体备课会。
上午,马院全体教师参观了重新开放的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通过参观,老师们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历程,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科学院科技工作者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深刻感悟了“两弹一星”精神的魅力和时代价值。几天前大家在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会上,聆听了“两弹一星”家属及亲历者、有关专家的交流发言,很受教育和启发。今天的参观,使大家又一次受到了思想洗礼和精神激励,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讲好新时代思政课,引导学生将人生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积累了鲜活素材。
下午,马院围绕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开展本学期第二次《概论》课程集体备课会。会上,副院长常征提出要重视学生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问题,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改进方面下功夫,要融入国科大历史传统,弘扬国科大精神,增进学生认同,提升教学效果。房静雅老师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对“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内涵进行具体解读。李宏芳教授、李志红教授、姚菁菁老师等分别结合自身对“两弹一星”精神内涵的理解,就融入《概论》第七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第十四章“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等教学设计进行了汇报展示。李宏芳教授系统梳理、回顾了近期学校开展的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系列活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维度对“两弹一星”融入课程进行示范,讲述了于敏、彭桓武、钱三强等“两弹一星”元勋的事迹,并结合国家需要解读了“什么是战略科学家”。李志红教授以“两弹一星”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定位为切入点,结合现实对其内涵进行时代化解读,并表示将以“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经历为案例,深化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把握。姚菁菁老师就“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部分教学的思路和路径进行展示,突出了讲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历史、讲中国科学院实现国防安全领域科技突破的故事等内容。
在自由讨论环节,教师们踊跃发言。黄小茹教授强调要强化不同阶段授课内容的区分度,本科教学要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研究生教学要重点促使学生理解个人成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互动。刘洋副教授表示在授课中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讲好国科大故事。陈天嘉副教授建议凝聚团队力量,共同打造国科大思政名片。董天美副教授表示会在教学效果的可持续性上下功夫。董艺老师分享了个人日常授课的具体感受。
在备课会上,李和风院长带领大家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全体教师务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时刻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老师”标准对标对表,立足自身岗位,努力成为塑造学生的“大先生”。
李和风与教师们一起重温了学校党委的要求。他强调指出,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将《概论》课作为学校思政课课程群的“宝塔尖”,是思政课建设的重中之重。学院要立足中国科学院优势,充分利用“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等宝贵资源,依托国科大“科教融合、协同创新”模式,强化同有关单位、专家学者、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和见证者的交流合作,通过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和有效的转化、融合,着力打造凸显中国科学院育人传统与国科大特色的示范性思政“金课”。他明确要求,学院设立专门研究课题,由学院骨干教师牵头组建研究团队,就“两弹一星”精神等资源的挖掘、整理、转化、融合等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一系列内容深刻、形式新颖、针对性强的教学案例和素材库,并对完善本硕博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开展研究。
李和风最后指出,马院要主动完善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特色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加强向外延伸和向内拓展上积极作为;马院教师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加快成长步伐,努力“当好大先生”;学院将完善机制、强化激励,营造更为浓厚的教研氛围,着力加强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出新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